缘聚宝山——农民工子女助学成长项目介绍

2016年07月05日 16:23

来源:bet365在线娱乐场 选稿:刘亨

(图:同学们在进行足球训练)

  长亭外,古道边,芳草碧连天。伴随着校园里耳熟能详的歌曲,孩子们天真无邪的微笑背后却藏着一个关乎几代人的故事。这些孩子是跟随农民工父母,游走于城乡之间的特殊群体,他们在中国城镇化浪潮中出生、成长,绝大多数人的未来与祖祖辈辈不同,留在城市生活或许是唯一的选择。根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的样本数据推算,0-17岁的流动青少年规模为3581万,其中户口性质为农业户口的农民工子女占80.35%,约2877万人。由于城乡经济的差异,教育资源的局限,以及人口无序膨胀下的危机。在“起跑”之前,他们就被“边缘化”了,面临着巨大的挑战,他们的教育问题也成为了流动在城乡之间父母的心头之痛。“缘聚宝山”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展开,由上海福彩公益金资助,以“让阳光洒满每一个角落”为主旨的农民工子女助学成长项目。

  项目于2011年冬季正式开始,以宝山区外来民工子女集中的三个街镇的五所学校,即大场申华小学、大场沈家桥小学、月浦惠民学校、月浦沈港小学以及高境三小为主要服务范围,覆盖约两千名7-16岁的来沪青少年及其所属家庭。以帮助农民工子女及特殊家庭学习课堂外的知识和社交技能,建立支持系统,提供专业的服务内容,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基础上利用课间、午休时间进行,既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生活,又增长了他们见识,促进他们全面健康发展,增强他们与国际大都会——上海的融入感。

  宝山区大场镇民办申华小学位于祁连山路1929号的,是一所足球特色小学。足球场内,小队员时而颠球在膝脚之间,时而带球奔跑、过人、射门,迸发出坚忍不拔的年轻力量,场外伴随着啦啦队同学肆无忌惮的喝彩声,那喧闹中的纯真,那空气中的欢乐,留下了最美好的瞬间与回忆。

  宝山区月浦镇沈巷村月巷路668号宝山区民办沈巷小学内,五年3班的小学生们正在进行一场“诚信相伴快乐成长”的主题班会。谁曾想到,这所学校的前身只是田埂上的养猪场,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,多年后我们听到的是朗朗的读书声,以及在追逐中乐此不疲的孩子。简单的校舍,朴素的师生,微笑着抬头,同一片天空下,“缘聚宝山”一直坚持着承诺。几年来,开展了以模型制作、数字油画、DIY贺卡、科技制作,培养了同学们的动手能力、创意想象力,不仅丰富了来沪学童的课余生活,开拓了视野,更增强了学生相互间的互动与交流。

  助学成长项目的顺利开展离不开一支优秀的志愿者队伍,主办方在项目前期便组建了一支由专业社工、社区青少年等组成的项目志愿者队伍,深入来沪学生聚集学校,全面了解来沪学生学习、生活等情况,协助项目工作者开展各项活动,项目组也定期开展志愿者培训,使志愿者服务更具专业性。这天,华秋路190号,上海市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宝山工作区——大场镇社工点内,一场主题为“关爱青春同沐阳光”的社工工作交流会正在进行,年轻的社工与志愿者们,悉心设计着即将为孩子们带去的课外活动、游戏、心理辅导等各方面工作,将火热的爱心化作艳阳照拂孩子们幼小的心灵。

  “缘聚宝山”同时还开展成长心理互动,为来沪学童搭建心理互动与心得交流平台。专门组建了由教育工作者、医生、心理咨询师、警察、律师等相关专业人员组成的专家讲座师资队伍,定期为来沪学童开展亲子教育、法律法规、心理健康、安全预防等方面的专家培训讲座。

  近五年来,该项目总共在区内三镇五校开展了近五百场次的活动,共为一万多人次的外来务工子女提供过服务。孩子是社会的明天,教育是为了孩子们的明天。无论社会如何纷繁复杂,为外来务工子女们改善教育环境,就是为他们的人生带来一个良好的开端。教育强国梦并非一句口号,愿我们所有人的双眼看到的是希望,在小小的身体背后,都能长出梦的翅膀。

0